保护曲线是一条电流倍数-脱扣时间的特性曲线。它告诉你:
线路电流达到额定电流 In 的多少倍时,断路器要在多长时间内(不是马上)跳闸。
曲线决定 MCB 对短路和过载的“敏感度”。
热脱扣:靠双金属片受热弯曲,动作比较慢(几秒到几分钟),用来防止导线长期过载(热保护受温度影响比较大)。
电磁脱扣:靠内部线圈的磁场瞬间拉开触点,动作极快(几十毫秒),用来处理短路。
03 | 热脱扣动作点怎么判定?
热脱扣动作有明确的标准要求(以环境温度30 ℃为基准):
1.13 In:连续1小时内不得动作,确保正常满载不误跳;
1.45 In:连续1小时内必须动作,大约超过额定电流45%时,就必须要跳闸,这是容易被误解的地方,以为到了额定电流就会脱扣;
2.55 In:严重过载情况下,几分钟内必须跳闸。
04 | 温度对热脱扣有影响吗?
有影响。环境温度越高,双金属片受热越快,动作电流就会相应降低。GB/T 10963.1 标准明确规定了环境温度的极限:
如果配电箱的温度超过上述限值,会导致热脱扣过早跳闸,这时应采取以下措施之一:
提高一档额定电流In(推荐做法);
换成可调热脱扣的微型断路器;
改善配电箱通风散热。
05 | 磁脱扣的字母分别是什么意思?
电磁脱扣的动作速度极快,但必须达到特定倍数的额定电流才会动作。以下是不同曲线的动作倍数和适用场景:
B曲线(3–5倍In):适合家庭照明、插座等阻性或轻感性负载;
C曲线(5–10倍In):适合小型空调、水泵、风机等中等启动电流负载;
D曲线(10–20倍In):适合大型电机、变压器、UPS等高冲击负载;
K曲线(8–12倍In):适合频繁启动的大型电机、整流器等工业场景;
Z曲线(2–3倍In):极灵敏,适合PLC、精密电子、轨道交通电子设备;
DC专用曲线:用于光伏、储能等直流回路,瞬时倍数与C/K类似,但灭弧方式为直流专用设计。
这里有个误区:“认为倍数越高越安全”,恰恰相反,不合适的选型会造成保护无法正确动作,倍数越高反而无法保护小负载的短路情况。